广州财经网

当前位置: 广州财经网 新闻中心 国内新闻 正文

特殊时期会晤 中欧领导人注入哪些动力?

时 间:2020-06-25 03:17:27 来 源:本站整理

  中新社北京6月23日电 题:特殊时期会晤 中欧领导人注入哪些动力?

  作者 张素 李京泽 朱晨曦

  “尽管这是年度例行的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却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与欧盟之间最高领导人首次正式会见。”中国人民大学欧盟研究中心主任王义桅23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

  22日晚,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同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以视频方式,与米歇尔、冯德莱恩共同主持第二十二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

  观察人士注意到中欧双边活动时机特殊。今年是中国与欧盟建交45周年,本次会晤是中方领导人同新一届欧盟领导人首次正式会晤。受访专家分析说,中欧双方原计划举行的多项重大外交议程受到疫情一定影响,如今,高层在疫情趋稳之际为合作“提速”注入动力。

  ——为抗疫合作注入动力

  中国外交部欧洲司司长王鲁彤23日在中外媒体吹风会上介绍第二十二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的主要情况时说,中欧将继续加强政策沟通协调,在抗疫物资供应、新发传染病防治、疫苗研发等领域加强合作。

  疫情暴发以来,中欧守望相助,不仅相互援助抗疫物资,中方还派出医疗专家组赴欧洲国家协助抗疫。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认为,中欧在疫情期间保持密切沟通,既稳定了中欧关系大局,也给世界传递出抗疫信心,双方把危机变为合作发展的动力,对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具有积极的示范意义。

  “疫情对世界产生巨大的冲击,中欧关系受到一定影响。双方领导人实际上致力于疫情后如何加强合作。”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冯仲平分析说,“后疫情时代”世界面临的挑战一方面是全球治理,另一方面是经济恢复。中欧作为全球重要经济体,只要能够相互合作、相互支持,无论是对中欧自身经济还是对全球经济恢复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具体来看,保证市场开放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是两个核心问题。

  ——为双边合作注入动力

  从已释放出的信息来看,中欧均认为应当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共同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为世界经济复苏提供动力。双方还表示要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加强互联互通,深化贸易、投资、数字经济等领域合作。

  “如果大家都把产业链供应链附加更多政治安全考虑的话,很大程度上会削弱全球化发展的动力,影响世界经济发展,这不符合中欧双方的利益。”崔洪建对中新社记者说,中欧共同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就是要维护全球化已取得的成果。

  王义桅说,推动绿色低碳、数字经济等广泛领域合作是中欧领导人这次达成的一个重要共识。从“绿色丝绸之路”“数字丝绸之路”建设,到欧亚互联互通战略与“一带一路”对接,中欧在这些领域十分契合。

  中欧领导人重申致力于在2020年达成中欧投资协定、即将签署中欧地理标志协定、双方加快商谈制定新一份中欧科研创新合作路线图……会晤中提及的一些具体内容颇受关注。王鲁彤介绍,会晤的主要成果之一就是为中欧投资协定谈判注入动力。而中欧地理标志协定已于2019年年底完成谈判,双方将在不远的将来正式签署,“对加强双方高水平、有特色的产品保护提供了契机”。

  “中欧投资协定谈判、早日签署中欧地理标志协定,关系到双方能不能继续发展一种可持续的经贸合作。”崔洪建解释说,前者意味着中欧经贸关系能否继续升级,而后者不仅关乎带有地理标志的农产品如何进入双方的市场,也涉及未来贸易规则的制定。

  ——为国际合作注入动力

  值得注意的是,中欧双方就一系列重要问题达成共识,包括支持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携手推动全球经济复苏,确保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冯仲平认为,中欧领导人传达出明确信息,即“我们要通过共同合作,为不确定的国际局势增加确定性”。尽管外界对中欧关系存在担忧,但总体上应看到双方以合作为主,面对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方面的分歧,中欧双方需要求同存异。

  崔洪建也表示,双方应当从长远的角度、从更广阔的视野看待中欧关系,避免放大分歧。此时强调中欧各项协议的推进和落实,既是给双方合作提供信心,同时是为世界提供更多合作的样板,比如“坚持通过谈判和对话来解决分歧”。

  中欧要做维护全球和平稳定的两大力量,中欧要做推动全球发展繁荣的两大市场,中欧要做坚持多边主义、完善全球治理的两大文明……受访专家说,从这些重要论述中不难看出,中欧关系将越来越具有全球战略意义,或为人类文明作出新的贡献。(完)

【复制网址】 【打印】
免责声明:刊登本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